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能源生产量 能源生产量是反映能源生产规模、构成、生产成果的重要指标。按能源的成因分为一次能源(亦称天然能源)生产量和二次能源(亦称人工能源)生产量。
能源消费总量 指报告期内社会各行业和居民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是观察本地区能源消费水平、构成和发展速度的总量指标,能源总消费量包括终端能源消费量、加工转换损失量和损失量三部分。
能源消费总量(等价值) 是电力、热力按等价热值计算的能源总量。等价热值是能源统计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热值概念,是指加工转换产出的某种二次能源所投入的一次能源的量,即获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所消耗的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
能源消费总量(当量值) 是电力按当量热值计算的能源总量。当量热值又称理论热值(或实际发热值),是指某种能源一个度量单位本身所含热量,每种能源的当量热值可以通过专门设备进行实测。当量热值是能源统计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热值概念。
一次能源生产量 指报告期内生产一次能源的企业将自然界现存的能源资源经过开采而产出的合格产品,主要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等。
二次能源生产量 指报告期内将一次能源经过各种加工转换设备生产出的另一种形式的各种合格的能源产品。如火电、热力、洗煤、焦炭、各种石油制品、焦炉煤气、城市煤气等。
能源加工转换投入产出量:能源具有由一种能量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能量形式及耗用过程中可用一种能源替代另一种能源的特征。为提高能源的利用价值和效率,对能源进行加工、转换,产出适合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更高级的能源产品。在加工转换投入(-)产出(+)量中,“-”表示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量,“+”表示二次能源的产出量。
投入量:是指为加工转换二次能源及其它石油制品和其它焦化产品,所投入到加工转换设备的各种能源。在表中以负数表示。
产出量:是指各种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二次能源产品(包括不作为能源使用的副产品,联产品)。
损失量:指能源在经营管理和生产、输送、分配、储存等过程中发生的损失以及由于自然因素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不包括加工转换损失量。
终端消费量:反映作为原料、燃料和动力消费的能源及其去向,它们的消费过程体现了能源消费的终止,不会再在社会上重新作为能源投入使用。终端消费量不包括用于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加工转换损失量和损失量。
平均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 能源总消费量或分品种能源消费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人均生活用能量 指用于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与人口总数之比。
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指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按工艺设计每天所能处理生活垃圾的数量。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必须是按照有关技术、环境、卫生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各种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主要包括卫生填埋场、堆肥厂和焚烧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