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 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各项收入之和,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地区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三次产业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是世界上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我国2011年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最终消费率(消费率) 通常指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
资本形成率(投资率) 通常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
部分新兴产业统计划分标准:
1.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为指导,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和国家其他相关文件为主线制定的。
2.高技术产业 高技术产业主要是指与高技术产品相关联的各种活动的集合。高技术产业标准是国家统计局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的基础上,根据高技术产业的特性,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北京市从2013年开始执行国家高技术产业统计标准。包括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
3.现代制造业 现代制造业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制造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的产物。现代制造业是应用现代制造技术、现代生产组织系统和现代管理理念所进行的以现代集成制造为特征、知识密集为特色、高效制造为特点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产业链长的产业组织体系。现代制造业产业标准是北京市统计局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制造业的特性,将符合基本要求的行业归并,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北京市从2005年开始执行现代制造业统计标准。
4.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是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有新服务领域、新服务模式、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的特征。现代服务业标准是北京市统计局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服务业的特性,将符合基本要求的行业归并,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北京市从2005年开始执行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
5.信息产业 信息相关产业主要是指与电子信息相关联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信息产业标准是国家统计局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的基础上,参考了联合国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北京市从2004年开始执行国家信息产业统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