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街商业区简介
金融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元代已初具规模,成为著名的“金城坊”。明、清两代,这里遍布金坊、银号。至清末民初,户部银行、大清银行、中国银行先后在此更迭。其后,大陆银行、金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等各大银行先后在此设立总部。新中国成立后,金融街成为了中国金融、财政决策机构的所在地。
1993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在西二环至复兴门一带建设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集中安排国家级银行总行和非银行机构总部。随后,林立的现代化楼宇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各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入驻,金融街以全新的面貌在北京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的金融街核心区南起复兴门内大街,北至阜成门内大街,西抵西二环路,东临太平桥大街,用地1.18平方公里,聚集了中国金融业的最优势资源,包括“一行三会”,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等国家级金融决策监管机构,以及金融行业协会、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国家级行业组织。600多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部和大企业总部汇聚于此,其中包括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120多家股份制银行、证券、保险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全国最大的四家电信集团总部,以及大唐发电、中国电力投资公司等全国主要的电力集团总部。目前,金融街区域内金融机构管理的金融资产总额达到16.2万亿元,占全国金融资产总额的60%,控制着全国90%以上的信贷资金、65%的保费资金,每天的资金流量超过100亿元人民币。金融街区域内企业管理的资产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资产集中程度全国第一。金融街作为国家级金融决策监管中心、资产管理中心、金融支付结算中心和金融信息中心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
2006年11月,北京市委常委会做出对金融街适度拓展的决定;2007年10月,《关于对金融街区域拓展和功能完善的意见》经市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决定在金融街核心区现有基础上增加东、南、西三个拓展区,面积扩大至2.59平方公里。其中,西拓展区南至复兴门外大街,北至阜成门外大街,东至西二环,西至南礼士路,面积0.53平方公里;东拓展区南至复兴门内大街,北至阜成门内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面积0.59平方公里;南拓展区南至铁匠胡同,北至复兴门内大街,东至宣武门内大街,西至西二环,面积0.29平方公里。2009年,金融街西扩工程破土动工,拓展后的金融街功能将更加完善,为提高金融产业聚集度,完善金融产业链条,提升金融街品牌和国际化程度创造条件。
今后,金融街仍将不断强化其作为国家金融决策监管中心、金融资产管理中心、信息汇聚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作用,努力打造“资讯发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一流、交易活跃”的国际化金融功能区。今天的金融街城市功能承载力正在不断提高,充分发挥着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了金融街与西单等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使之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促进北京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更好地服务于首都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为提高首都国际化大都市的竞争力不断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