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街简介
金融街史称“金城坊”,在明、清两代,遍布金坊、银号,是现代金融业的萌芽。至清末民初,户部银行、大清银行、中国银行先后在此更迭。其后,又有大陆、金城、中国实业等各银行先后在此设立总部,欲做成“银行街”。新中国成立后,金融街周围长期成为中国金融、财政的决策机构所在地。源远流长的金融文化为金融街区域所独有,也成为金融商务区的历史基础。
1992年7月,北京市计划发展委员会批准恢复在西二环东侧建设金融一条街。1993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高屋建瓴地提出:在西二环阜成门至复兴门一带,建设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集中安排国家级银行总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总部。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金融街已经成为集决策监管、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标准制订为一体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聚集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国家金融决策和监管机构,已经成为国家金融政策的发源地;各类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达到152家,进入2009年《财富》全球500强的43家中国企业中,有9家总部设在金融街;聚集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总部、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总部、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上海银行、天津银行、浙商银行、大连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聚集着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等保险公司总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电信集团总部,以及电力、石油、天然气、建筑等行业的大型企业总部。近年来,还先后吸引高盛集团、摩根大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瑞银证券等70多家世界顶尖级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入驻,全球500强企业中有12家外资金融总部在金融街设立了分支机构。
随着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金融街吸引力的不断增强,国内外金融机构争相入驻。鉴于金融企业的发展需求,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对金融街地区实施拓展计划,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2006年11月,北京市委常委会做出对金融街适度拓展的决定;2007年10月,《关于对金融街拓展和功能完善的意见》经市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决定在金融街核心区现有基础上增加东、南、西三个拓展区,面积扩大至2.59平方公里。其中,西拓展区南至复兴门外大街,北至阜成门外大街,东至西二环,西至南礼士路,面积0.53平方公里;东拓展区南至复兴门内大街,北至阜成门内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面积0.59平方公里;南拓展区南至铁匠胡同,北至复兴门内大街,东至宣武门内大街,西至西二环,面积0.29平方公里。
今后,随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步伐的加快,金融街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金融街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强化其作为国家金融决策监管中心、金融资产管理中心、信息汇聚中心和国家交往中心的作用,努力打造“资讯发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一流、交易活跃”的国际化金融功能区;并且将继续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环境品质,努力把金融街建设成为体现世界城市形象和地位的国际金融中心,使金融街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提高首都国际化大都市的竞争力不断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