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务中心区(CBD)简介

北京商务中心区(CBD)是首都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中部,北至朝阳北路,南临通惠河,西至东大桥路,东至东四环,面积7平方公里,规划建筑总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1993年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中首次提出建设商务中心区的构想,进入新世纪,北京CBD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产业形态、空间形态初具规模,现代商务功能日益完备,国际影响力逐年提升,已经成为首都国际化的窗口、高端产业的载体、集约高效的示范及城市形象的名片。

CBD(不包括东扩区)建设项目、道路等均已完成规划的80%,形成了国贸三期、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中心、银泰中心、环球金融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建筑总体量达到850万平方米,5A和超5A级的高品质写字楼超过370万平方米,集中了全市50%以上的甲级写字楼和星级酒店,已经成为首都现代化大都市地标性建筑的展示区,汇集了全市各个发展时期的地标性建筑。区域内道路长度达36.6公里,基本形成区内外主次干路、内部交通微循环、地下人行系统相结合的立体网状交通格局。20095月,北京市政府批准实施CBD东扩方案,区域面积由3.99平方公里增至7平方公里,为高端产业的有序集聚和辐射发展提供了空间载体。

区域内企业总数超过2万家,规模以上企业吸纳就业人数达27万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才2万余人。基本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为特征,以国际金融为龙头、高端商务为主导、文化传媒聚集发展的产业格局。拥有70余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投资性公司、170余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00多家国际组织及代表处,聚集了169家国际传媒机构、200多家世界级高端服务业企业、25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形成了国贸中心、华贸中心、环球金融中心三大国际金融聚集区。2011年,CBD功能区税收达803亿元,占全市的10%;实际利用外资22.47亿元,占全市的32%CBD中心区实现税收收入240亿元,占全市的3%。税收过亿的楼宇28座,其中超过20亿元的2座,10亿元—20亿元的3座;新注册企业4622家,其中注册资本过亿元企业48家。CBD已成为朝阳区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CBD核心区位于国贸桥东北角,总用地面积约30公顷。2010年,北京CBD以核心区的开发建设为契机,探索出规划设计、土地入市与产业发展对接的新机制。一是实现“三标合一”,即整合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划设计方案和产业项目三项招标;二是提出“三项原则”,即“竞方案、竞实力、限价格”,强调综合实力强者胜出;三是明确产业导向,指定各地块鼓励产业类型,综合评审后择优选取符合产业定位的投标企业。截至目前,核心区14个地块成功上市交易,吸引了中信集团等41家总部型企业及国际金融机构入驻,公共配套设施工程进展顺利,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建成后的核心区最高建筑将超过500米,300米以上的建筑3座,200米—300米的建筑8座,密集连续的高层建筑群将进一步丰富北京的城市天际线。预计每年带来的税收将超过500亿元,为首都建设高端总部聚集之都创造了良好条件。

与区内主要企业联合共建了北京CBD金融商会、传媒产业商会、物业管理及地产开发企业协会三大商协会体系,通过举办各种国际性、高端化、常态式的交流活动,为成员间、企业与政府间搭建了沟通桥梁,提高了区域的协同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北京CBD国际商务节自2000年创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2届,不仅充分展示了北京CBD的实力和魅力,而且凭借其国际化、专业化和商务化的特点,成为国际商务交流综合平台,是北京市最重要的商务品牌活动之一。“名节效应”推动了高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北京CBD的国际影响。2008年,北京CBD作为亚洲商务区代表与巴黎拉德芳斯CBD等发起成立世界商务区联盟,2010年顺利当选为世界商务区联盟第二任轮值主席;在连续举办两届中国城市CBD圆桌会的基础上,与天津、深圳、重庆等CBD共同成立了中国商务区联盟,并当选为首任轮值主席,充分发挥CBD的管理、集散、交往、服务功能,卓有成效地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调整完善了CBD建设管理机制,行政、事业、企业等“三位一体”式管理模式和工商所、地税所、国税所、统计所、劳动保障所、警务工作站等“五所一站”式区域服务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提升环境、文化、公共服务等功能,完成了CBD现代艺术中心公园、体育文化广场、中航集中绿地、通惠河两侧滨河绿化带等城市绿地建设,庆丰公园建成开放,中轴路景观轴线“都市绿廊”雏形显现;开通了免费商务班车,智能交通停车诱导系统投入使用,地下停车场实现共享;CBD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开始运行;综合资源管理系统投入使用,为区域相关部门和企业互动提供有力支撑;无线网络项目完工,成为北京首个24小时免费向公众提供无线网络服务的公共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