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单商业区简介
作为打造北京市和西城区经济支柱、现代化城市中心的形象代表,西单商业区一直是西城区重点发展的特色街区之一,更是区委区政府关注的重点。西单商业区南起宣武门内大街,北至灵境胡同西口,东至西单横二条东侧,西至华远街西侧,占地面积0.8平方公里,因东西边界由各项目的纵深决定,呈非直线型的空间区域。西单商业区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商贾云集之地,与王府井大街、前门大栅栏并称为三大传统商业区,为国内知名的标志性现代商业中心区之一。
西单商业区的形成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市规模成倍扩大,并且主要是向西发展,随着长安街的开发建设,以及城市人口的大量西移,西单商业区开始一步步的发展并繁荣起来。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间,商品的丰富,流通的活跃,使西单商业区迅速发展起来,商业网点增多,使街区网点的密度加大,商业的延伸性和连续性增强,商品品种日益丰富,服务项目越来越齐全。特别是此期间区政府对东侧进行了改造,使硬件设施水平和总体功能有了质的飞跃,促进了西单商业区的繁荣。
随着西单地区城市改造的展开,区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必须对西单商业区进行整体的、超前的、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经过多方论证,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并于1992年提出繁荣西单、发展西城的战略,全面规划了西单商业区的发展蓝图,在战略实施策略上,将旧城改造与道路拓宽,房地产开发与商业重建相结合,以商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其他工程建设。截止到2000年10月,西单这一倾注北京市民极大关注的黄金地带,实现了由传统商业区向现代商业区的转变,由单一商业业态向多种业态,由单一交通干线向多元立体化交通系统,由单一购物场所向精神文明载体建设的转变。
近年来,西单商业街不断加强城市建设,完善区域发展环境。2008年西单北大街主街两侧和宣武门内大街东侧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包括西西4#地项目、安福大厦项目、浩洋大厦项目等。以奥运会为契机,西单北大街市政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造更新,增设了自动扶梯,建成相对封闭的步行系统;更新了道路铺装,优化路面环境;改造支路、胡同道路,改善人流、车流通行环境;进一步深化景观建设,完善西单文化广场的更新设计改造、设施二层连廊灯光亮丽工程和绿化美化工程、更新休闲花园设计,创造休闲和谐的人文景观。此外,随着西单外观整治工程的逐步展开及辟才路的改造,横二条的完善,大木仓、国家教委直至太平桥大街的贯通和西单北大街11条支路、胡同的整治,相信西单商业街将会更加时尚和繁荣。同时,西单商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于2007年4月全面启动。在改造中,西城区政府重新设计了西单文化广场的使用功能,完成了广场的中央水景和舞台的建造,布置了绿化树阵。其中,西单牌楼的复建,是西单文化广场改造的一大亮点;通过复建,消失了85年的瞻云牌坊楼重回故地,在长安街上形成了与东单牌楼遥相对应的新景观。环境整治的同时,西单市级商业中心的功能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以四大地块的业态产业空间布局为基础,引导拆迁改造后新增商业的高品质和多元化定位,促进百货业提升商品档次,大力引进著名娱乐品牌、旗舰店、专卖店,开设婚纱影楼一条街,调整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要求的业态,从而实现产业能级的提升,使西单成为特色突出、业态丰富、环境良好、管理有序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商业中心区。
目前,西单商业规模不断扩大,商业街内逐步形成了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商业发展模式。特别是在西单商场、中友百货、君太百货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西单商业区的零售业将对全区的经济增长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天的西单商业区依旧位于北京的繁华地区,规模不断拓展,新建的商业设施丰富了西单地区的商业业态形式,提升了西单商业区的综合竞争力。“十二五”规划中,西单将会在不断的完善中,延续老北京的繁华,引领现代商业的发展,以现代技术整体提升传统商业,加快发展以购物中心、品牌专卖、电子商贸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商贸业,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建设品牌突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购物方便、品位高雅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首都时尚商业之都。